在咨询了解办理环评之前,很多的客户朋友都很迷茫,完全没有概念。因此,中仁环保小编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分享给大家。
审批部门说:这个项目又不入园又不符合规划怎么批?这个项目报告谁编的,标准都用错怎么批?又是未批先建,交大队罚了再说。
建设单位说:办环评怎么这么贵?怎么这么久环评报告还没编出来?报了这么久怎么还没批?项目前期工作投入了这么多钱,你一句不批就完了?
环评机构说: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就这么一点怎么编?怎么又要退回来改?评审专家吃饱没事干,又提那么多意见。
其实呢,三方是各有各的难处,每个人角色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总结一下各方面的问题,大致有这么几点。
一、数据造假,以通过环评为目的。环评一直是"门神"一般的存在,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然后有部分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以拿到环评批复为目的,数据造假。
二、审批时间长,甚至不批。一方面是各部门管理对象和要求不同,往往各做各的,对项目缺乏统一的意见。例如在项目选址上,规划、土地部门说项目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建,然后去办理环评,发现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批不了。另一方面是报告质量问题,不合格的报告导致审批部门反复审报告,不断退回修改。
三、编制的报告质量不过关。环评报告编制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对技术导则等不熟悉,照抄生搬硬套其他报告,甚至几百页的报告两天时间就完成,过去还存在借用资质接项目的现象。
四、编制费用高。环评报告的费用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以当地市场调节为主,不同项目费用波动大,从几千到几万,甚至高达几十万。一般环评报告编制费用包含编制费、资料收集费、环境监测费、报告的打印费、报告的审查费、专家费等,依据的是项目的类别、投资额、工艺复杂程度和编制难度等来确定的。
五、编制时间长。影响编制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如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不齐全,项目比较复杂编制难度大,项目需调查内容比较多,环评机构能力水平有限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编制时间过长,甚至有不少项目要1~2年才编制完成。
六、未批先建。很多建设单位不了解政策,在未取得环评批复的情况下,就开始对项目进行建设,其实这是违法行为。未批先建不仅会遭到处罚,如果补交的环评报告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求,还会要求建设单位恢复原状。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提到比较多的,我来给大家一一解析。
关于数据造假,以通过环评为目的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质疑环评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甚至有些人认为要取消环评,我们先来看环评是怎么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说得通俗一点,环评的作用就是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来设计污染防治措施,让企业做到达标排放。所以,环评还是有存在意义的,如果不做环评,上什么环保设施、执行什么标准都不清楚,怎么做到达标排放?数据造假对后期的监管和上环保设施都是非常不利的,例如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处理效率要达到90%才能达标排放,而改数据后的处理效率75%就可以了,这样企业在前期的环保投资可能会节省不少,但是遇到生态环境部门检查,要求整改的时候你怎么办,到头来还是要重新上设施。
关于审批时间长,甚至不批
项目前期工作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项目选址上,在一些环境敏感区内是不允许建设的,还有一些特定行业的选址要求也不一样,如果医疗机构、养殖场的选址要求都不同,所以建设单位一定要注意,选址的时候一定要参考多部门的意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再来看一下法律对环评报告审批时间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有人说报告书六十天,报告表三十天这是法定的办结时限,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很多项目超出了时间还是没有审批呢?这是因为很多报告由于编制质量差等问题,根本达不到报批要求,也就是说,审批部门收到报告了,经过审查发现不符合报批要求就退回建设单位或者环评机构修改了,一般只有修改到符合报批要求了,才开始计算时间,之前报的就相当于是咨询服务。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建设单位觉得心凉凉的,其实没有必要,现在全国都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环评"放管服"改革,由之前的的"重审批,轻监管"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很多地方和园区都开始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备案制,也就是说我先给你批,你承诺对报告负责,承诺做好环保措施,后期如果有违法行为再依法处理。这就大大压缩了审批的时间,很多地方已经将审批时间压缩到报告书30天,报告表7天,甚至有1天就能拿到批复的。
关于编制的报告质量不过关
质量问题确实存在很多原因,有建设单位提供资料不齐全、环评机构能力有限、编制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还有些环评机构为了利益,接项目无底线,全国现在能查到的环评机构910家,再加上很多借资质的,根本数不过来,为了争夺项目,打价格战、时间战,有的甚至一天就出报告。
关于编制费用高
在编制费用方面,过去是有文件依据的,但是现在已经废止了,目前由市场进行调节。在这里我把过去的文件找出来,价格高不高大家自己掂量吧。
过去是按照《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已废止)定基准价,可以在20%范围内自行协商。
有个好消息是随着环评"放管服"改革,降级审批和简化报告已经是趋势,简化后报告的编制难度会随着降低,费用也会降低不少。
这里要提醒建设单位,因为环评涉及的费用类别较多,所以在和环评机构签合同的时候,可以签闭口合同,就是说把所有费用全部包含在内,在合同期内对价格不做调整。
关于编制时间长
按照正常编制来说,时间的确不用很长,但是编制人员手上不可能只有你一个项目,有的项目又牵扯太多,特别是环评中的一些附件很多都是在办理的时候才发现没有,重新去办又要花去不少时间。还有不得不说的是,有部分环评机构和"枪手"收集资料能力不足,调查不充分,在资料要用到的时候才去收集,大大延长了编制时间和修改时间。
关于未批先建
未批先建是指未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行为。
未批先建行为是非常典型的环境违法行为,我们先来看法律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可以看到,未批先建行为的处罚金额是十分巨大的,建设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
来源:东莞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