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势在必行。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建议,应在全国推广小型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应对垃圾快速增长的威胁,优化处理方案。
孙维在调研中发现,垃圾分类末端处理的重点问题是湿垃圾(餐厨垃圾)的处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餐饮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远远超出了预料,也造成了垃圾产生量与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最新的《“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到‘十三五’末,力争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3.44万吨/日,即到2020年规划处理能力预计达到6.46万吨/日,全年处理能力达到2357.9万吨。但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大约10800万吨,同比增长了8.30%,按照2015~2018年复合增速4.46%的保守估算,2019年/2020年餐厨垃圾产生量分别达到11282/11785万吨,规划的处理能力只能覆盖大约四分之一左右的餐厨垃圾产生量。
孙维指出,在没有进行垃圾分类之前,国内垃圾终端处理以焚烧和填埋为主。2011年国内开始推行餐厨垃圾处理。目前正在实施的垃圾分类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实现干湿垃圾分离,即将干垃圾(一般生活垃圾)与湿垃圾(包括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 从源头就分开收集、投放、运输和处理。由于干、湿垃圾的成分差异较大,其处理路线也完全不同。
我国目前餐厨垃圾处理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包括:一是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处理率极低。二是处理技术主要采用大型集中式处理方式,这类处理设施审批时间长,建设和调试周期长。三是大型集中式处理实施一般位置偏远,增加了餐厨垃圾的运输距离,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和次生危害。四是这类大型设施系统庞杂、投资高,运营用人多、成本高,因此经济效益较差,需要长期财政补贴才能维持。
对此,孙维建议,在全国推广小型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应对快速增长的威胁,优化处理方案。一是制订政策鼓励和推广采用小型化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方式,就地、快速解决餐厨垃圾消纳、处理和综合利用问题,降低目前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不足与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二是建议中央财政对小型化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站点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和扶持正规的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企业投资兴建处理站点和提供第三方运营服务,从而推动小型化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从政策层面支持各地将餐厨垃圾就地化、快速化处理作为主要目标及重要标准,并将其纳入到餐厨垃圾处理规范中;四是逐步以街道、社区、机关、学校、大型酒店、旅游景区以及购物中心单元为示范区域,建立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站点。
来源:餐厨垃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