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环评文件的生命线。今年以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推进环评文件质量监管和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在严惩环评弄虚作假等质量问题、排污许可清理整顿等工作中,监管力度明显加大。
为推动监管制度化、常态化,生态环境部近期印发《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持续加强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进行部署。同时印发的还有《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2021年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任务。
明确监管要求:聚焦重点突出问题
《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了2021-2023年环评监管的工作目标,要打击和遏制环评弄虚作假、粗制滥造、不落实环评要求、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等违法行为。同时,要求切实提高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排污许可证等技术文件质量,推动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排污)单位、管理(审批、评估)部门、第三方技术单位等责任落实,提升环评与排污许可的业务监管能力。还要通过《行动计划》的落实,进一步推进审查审批与行政执法衔接,增强监管合力,营造环评与排污许可自觉守法、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
提出目标,也是明确要求。《行动计划》对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要求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聚焦影响环评制度源头预防、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以及群众反映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等几个重点方面。同时,要做到依法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和遏制环评弄虚作假、粗制滥造、不落实环评要求、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等违法行为。
明确监管任务:随机监管和靶向监管相结合
有了目标,就是有了行动的方向。在三年行动中,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针对多项任务进行抽查,坚持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核心,随机抽查和靶向监管相结合。
其中,针对建设项目环评,要开展环评文件复核、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情况抽查,开展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环评合法合规情况抽查;针对规划环评,开展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落实情况抽查;针对排污许可,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登记情况和执行情况抽查。
在工作中,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根据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实施分类处置。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部门和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部门应协调联动,推进审查审批与行政执法衔接,形成监管合力。
在《工作方案》中明确了接下来一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主要要围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复核、建设项目环评要求落实、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等情况开展抽查。
同时,《工作方案》也提出,要统筹开展有关工作,视疫情防控要求,集中安排涉及赴地方的现场检查指导。
强化信息公开:典型违法案件要通报曝光
在此次印发的《行动计划》中,记者注意到,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的同时,对信息公开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并从不同层级明确了处理措施。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建设(排污)单位、环评文件编制单位等第三方技术单位追责以外,对发现地方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和执法工作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突出的,地方政府承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落实的,将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在强化信用管理和信息公开方面,《行动计划》要求,要及时通报环评弄虚作假、不落实环评要求、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等典型违法案件。其中情形严重、影响恶劣的,在政府网站或主流媒体公开曝光。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单位和人员,依纪依规依法严肃查处。
令出惟行。《行动计划》印发后,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也都行动起来了。各地也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始制定本行政区域2021-2023年监管行动计划,并将于下个月中旬前报送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工作中,各地也将在相关重点工作上开展监管,进一步形成和巩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态势。治标治本多管齐下,确保环评源头预防和排污许可核心制度效力发挥。
来源:第一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