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料
(一)物料物化特性及去向
①原辅材料物化特性情况、采购及使用情况、与原环评批复物料情况是否一致、替代淘汰状况、是否优先选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
②副产品物料物化特性情况、使用外售状况;
③废料物化特性情况、处置去向及处置情况。
(二)物料转移和输送
①液态VOCs物料、存在明显异味物料是否均采用管道密闭输送, 或者采用密闭容器或罐车。
②粉状、粒状VOCs物料及存在明显异味物料是否采用气力输送设备、管状带式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等密闭输送方式,或者采用密闭的包装袋、容器或罐车。
③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的汽车或火车运输是否采用底部装载或顶部浸没式装载方式;是否根据年装载量和装载物料真实蒸气压, 涉及VOCs废气是否采取密闭收集处理措施, 或连通至气相平衡系统;有油气回收装置的,检查油气回收量。
(三)物料储存
①物料是否按照不同物化特性进行分类贮存;
②物料容器或包装袋在非取用状态时是否加盖、封口, 并保持密闭;
③盛装过VOCs物料或存在明显异味物料的废包装容器是否加盖密闭;
④容器或包装袋是否存放于室内,或存放于设置有雨棚、遮阳和防渗设施的专用场地;
⑤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储库、料仓等密闭状况。
二、生产和治理设施
(一)设施壳体、内部、零部件、仪表、阀门、风机等
①排风调节阀开启位置;风机、泵、阀门运行情况;风机、阀门保养情况;
②仪表是否正常;
③设备连续/密封处缝隙状况;
④设备壳体、管道、法兰或内部异常情况;
⑤螺栓紧固件异常情况;
⑥防腐内衬异常情况;
⑦绝热材料异常情况;
⑧隔振/隔声材料异常情况;
⑨设备及管道内杂质沉积情况。
(二)设施所处环境
①涉及废气排放的设施数量、位置布局情况、与原环评批复情况是否一致;
②设施区域所处环境条件,是否积水,长时间积水可能导致潮气腐蚀设施设备;
③环境温度是否过高,是否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等。
(三)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
LDAR:①企业密封点数量大于等于2000个的, 是否开展LDAR工作;
②泵、压缩机、搅拌器、阀门、法兰等是否按照规定的频次进行泄漏检测;
③发现可见泄漏现象或超过泄漏认定浓度的,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泄漏源修复;
④现场随机抽查,在检测不超过100个密封点的情况下,发现有2个以上(不含)不在修复期内的密封点出现可见泄漏现象或超过泄漏认定浓度的,属于违法行为。
(四)治理设施情况
1.治理设施情况:设施名称、设施数量及位置、与原环评批复治理设施情况是否一致、治理设施是否同步运行、设施是否完成验收、流体走向、旋转设备转向、阀门启闭方向和定位、相关操作参数测量及记录情况、设备内部运行状况、维护保养情况等;
2.治理设施收集效率、净化效率:
①设备收集效率情况,集气罩控制点风速不应小于0.3m/s;
②设备进出口浓度;
③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达标排放;
3.治理设施周边情况:
①设施周边气味状况;
②旁路偷排情况;
③二次污染情况;
④排气筒排气情况。
三、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一)有组织排放情况
①废气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②车间或生产设施收集的废气中,NMHC初始排放速率≥3kg/h时, 应配置处理效率不应低于80%的VOCs处理设施; 对于重点地区, 收集的废气中NMHC初始排放速率≥2kg/h时, 应配置处理效率不应低于80%的VOCs处理设施; 采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除外;
③是否安装自动监控设施,自动监控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二)无组织排放情况
①物料投加和卸放单元;
②化学反应单元、分离精制单元;
③真空系统状况;
④配料加工与产品包装过程;
⑤含VOCs产品的使用过程;
⑥其他过程。
(三)敞开液面逸散情况
①废水集输系统是否采用密闭管道输送;采用沟渠输送未加盖密闭的,废水液面上方废气污染物检测浓度是否超过标准要求;接入口和排出口是否采取与环境空气隔离的措施
②废水储存和处理设施敞开的,液面上方废气污染物检测浓度是否超过相关标准要求
③处理设施采用固定顶盖的,废气是否收集至对应收集处理系统。④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是否每6个月对流经换热器进口和出口的循环冷却水中的TO C或POC浓度进行检测;发现泄漏是否及时修复并记录。
来源: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