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泰业路上,总投资约11亿元的高端环保产业园在今年9月奠基。在拆除了传统的锌铁棚厂房后,这个连片的五金表面处理聚集区将蝶变为拥有完善环保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工业厂房,让相关产业中小企业“拎包入住”,为小榄五金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从“共性工厂”到“共性产业园”,中山正在进行一场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与环保理念相结合的全新实践。
通过高标准设计、高质量集中建设、高水平运维环保配套设施,实现集约化生产、集中化治污,推动产业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这是一个园区的新生,更是传统产业形态的重塑。
作为广东省最早提出“共性工厂”理念的城市,中山“共性工厂”实践萌芽于“小散乱污”的整治,在环保实践中得到启发和逐步完善。如今,在全市上下同心破解土地瓶颈、大力加快低效园区升级改造的背景下,“共性产业园”模式被赋予更大期望,将为中山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融合升级、实现减污降碳发挥更大作用。
萌芽:把污染“猛兽”关进笼子
“共性工厂”在中山的萌芽和生根,始于2016年。这一年,继佛山之后,中山成为全省第二个实施差别化环保准入的城市。
根据《中山市差别化环保准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细则》(下称《实施意见》),2016年1月起,中山实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对无污染或轻污染的产业实施鼓励政策;对污染较重行业,采取控制引导其有序发展的政策;对污染较重行业,《实施意见》提出了设立污染行业定点基地(集聚区)的概念,要求电镀、线路板、印染、化工、危险化学品仓储、专业金属表面处理、洗水七大污染行业必须集中到划定的基地或集聚区,实行集聚发展、集中治污。
集聚发展、集中治污的理念,为“共性工厂”的诞生和实践创造了条件。它提出将同一产业或同一地区企业的特定生产加工环节聚集于同一专业化工厂,实现集中生产、集中设计、集中处理。
通俗地说,“共性工厂”相当于中小企业特定生产环节的“共享工厂”。在通常概念里,电镀、化工、印染、洗水、电路板、专业金属表面处理等行业对环境有较大危害,但实际上只要将污染较重的加工工序加强管理,相当于把污染“猛兽”关进“笼子”,可达到减污降碳、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中山加强“小散乱污”整治和VOCs污染防治的过程中,“共性工厂”模式不仅通过集中治污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更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017年,《中山市固定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行动计划(2017-2020)》将推进“共性工厂”建设作为中山市VOCs污染防治的重要举措,成为解决涂装行业环境污染问题的一大突破点。
中山专业镇经济的模式,为“共性工厂”落地提供了现实土壤。2017年底,中山市大涌镇瑞达家具厂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并正式投产,成为全省首个家具集中式喷漆“共性工厂”,也是全省首个VOCs废气集中处理“共性工厂”。该共性工厂最多可同时为20家家具生产企业提供服务,喷漆尾气处理装置总风量达24万立方米/小时。
业界人士认为,“共性工厂”的做法,有利于污染较重行业实现产业规范化,达到统一监管和治理目的,助力发展可持续循环经济。
应用:让中小企业“拎包入住”
有了大涌镇红木产业的实践案例,“共性工厂”的建设逐渐在中山多个产业园展开,成为兼顾产业发展与环保监管的有效手段。
2018年8月,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中山市VOCs共性工厂协调推进暨专家咨询会”,邀请相关行业生产、治理技术领域专家,为意向企业“共性工厂”提供技术指导,协助企业开展设计、立项、建设。目前,中山“共性工厂”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已成功建设的共性工厂共5家,成为梳理产业布局、整治“散乱污”问题的有效路径。
在相关政策文件中,中山生态环境部门为“共性工厂”的建设设置了不少“硬指标”。以VOCs“共性工厂”为例,须达规模以上(超2万平方米)、总净化效率原则上不低于90%、须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在四周布设不少于4个微观监测站等。严格的标准“门槛”旨在以智能化、柔性化的科技实现对产业的技术改造,形成高效、集约的新型生产运营模式。
与此同时,中山也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业投资“共性工厂”、引导小中企业“拎包入住”,以达到集约生产的目的。2021年印发的《中山市涉挥发性有机物项目环保管理规定》,明确“共性工厂”在涉VOCs产排的工业类项目审批上具有部分豁免权。此外,中山正在编制《中山市VOCs共性工厂废气治理指引》,计划通过出台技术文件加强对VOCs共性工厂建设的技术帮扶。
中山经验得以在全省快速推广,“共性工厂”理念在省内城市陆续生根发芽。《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在全省推广中山市经验,推动家具等行业污染工艺使用“共性工厂”,实现同类企业污染物集中处理。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明确表示,鼓励各地市针对本地产业发展特点和需要,科学论证“共性工厂”建设。
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开展“共性工厂”建设实践。佛山从围绕VOCs重点排放企业的“点”的综合整治,拓展到主排放行业的“面”的整体防治,重点推广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和共性工程(集中喷涂中心)建设,先后建成家具制造业共享涂装中心,汽修行业集中喷涂中心等;深圳建设了汽车喷涂共享车间,东莞建成和计划建多个公共涂装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共同喷涂服务,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升级:环保建设前置,产业布局优化
“‘共性工厂’的实践为中山集中治污、提升环境管理水平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说。随着城市发展来到新阶段,为进一步探索集中管理、集中治污的新理念,结合全市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他提出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共性产业园”概念。
小榄镇北区社区高端工业园的规划建设过程,可以很好地体现“共性产业园”的升级思路。
11年前,中山泰丰工业园开始建设,作为小榄镇五金表面处理聚集区,从事除电镀以外的五金表面处理行业,为“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小榄镇提供了五金产业关键的配套服务。但时至今日,由于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低、布局不合理、污染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无法满足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要求。
今年,小榄镇北区社区决定采用“村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共同开发建设该用地。一期项目拟建设共性产业园,园区占地约148亩,规划建筑总面积约36.6万平方米。五金表面处理类高层厂房约31.2万平方米,配套停车库约4.7万平方米,并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站、危固废临时收集点、废气收集塔等环保设施,预计总投资约11亿元。
共性产业园的建设,将引导表面处理类企业上楼集约化经营,全面淘汰原一期的“散乱污”企业,确保持续为小榄镇乃至周边镇街的五金产业提供关键配套服务的同时,切实解决工业污染问题,打造一个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的高品质产业平台。
作为中山第一批“工改工”项目之一,从规划建设开始,高端环保产业园便贯彻了“共性工厂”理念。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和小榄镇对该工业区的用地、产能及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拓展区和辐射区四大板块。核心集聚区主要建设专业表面处理、集中式喷涂共性工厂,配套废水工业固废统一处理点,实施集中供热;缓冲区主要进行道路和绿化隔离,拓展区主要发展需配套表面处理加工服务的优质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培育区,辐射区是向中山北部产业带提供配套服务。
这一项目建成后,配套的工业废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站将同步投入运营,酸雾、工业废气拟用RTO(废气处理设备)作二次集中处理后向外排放,环保管理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未来入驻的企业均须接受园区的环保准入门槛,除安置原有租户外,新入驻企业的产值和税收必须达到规上企业要求。”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管理模式,共性产业园将从源头上破解传统产业园“生产低效率、成本高支出、环境高污染”的困局,为地区发展高端产业腾挪出空间资源,强化污染管控,实现产业聚集式绿色发展。
通过“工改工”,“散乱污”企业被淘汰了,表面处理产业集约转型了,工业污染减少了,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提升了,村集体收入提高了——这笔“环保账”算得明明白白。“共性产业园”实践中的规划先行、土地集约、产业升级、集中治污理念,使其有望成为兼顾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的治理路径。
中山环保部门对“共性产业园”这一创新实践高度重视。10月28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了“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建设座谈会,要求各镇街高度重视“共性工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推进。
11月初,中山成立了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全市镇村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70个低效村级工业园将成为中山聚力攻坚的重点。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生态环境局将启动中山市“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市“共性产业园”的布局和建设提供指引和依据。
来源:中山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