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建立为标志,“三线一单”从编制发布向落地应用发力
国家多个重大区域流域发展政策,重大规划将“三线一单”作为重要管控手段,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的指导意见(试行)》知道地方应用。地方将“三线一单”用于辅助政府决策和重大规划订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重大工程规划选址以及环评管理,为有关综合决策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支持。
2、 以《条例》发布实施为标志,排污许可制全面实施进入新阶段
深化排污许可与环评、执法、环境统计、环境税等制度衔接,积极稳妥推进试点。
推进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生态环境部通过现场调研监督帮扶和非现场信息化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发现了4980家单位排污许可质量和排污许可要求不落实等问题,目前正在督促整改。
3、 以严控“两高”项目等盲目发展为标志,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预防作用进一步发挥
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并召开视频会,调度建立“两高”行业项目环评审批原则,严格环境准入,全年“两高”相关行业环评审批数量下降超过三成。全面加强“十四五”区域、产业园区、交通、资源能源等规划环评工作,与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制定矿产资源、港口规划环评有关政策。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强化源头防控。
在严格重大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实施“以新带老”、区域削减,有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一批重大规划和工程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通道、过鱼设施、替代生境建设等已逐步成为水利水电和线性工程标配。
4、 以协同推进“放管服”为标志,环评改革不断深化
“放”: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环评审批数量大幅下降。1-11月,全国审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数量同比下降超过四成。
“管”:落实环评与排污许可年度监管工作方案,组织完成8个省份调研,对发现的62个问题线索均已反馈整改。对环评单位和环评人员的信用监管前加强,已有213家单位和20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
“服”:加强“三本台账”环评审批服务,全国审批项目环评10.53万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3.78万亿元。
5、 以谋划“十四五”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为标志,形成未来几年总体考虑
研究制定了“十四五”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努力做到五个突出,即突出改革创新、突出体系建设、突出效能发挥、突出监管执法、突出支撑保障,目标就是把“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环评与排污许可领域,形成“十四五”时期推进各项改革的“施工图”。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