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出席发布会,介绍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和过程管控,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公布了生态环境部近期的重要工作,其中包括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情况,企业减排意识不断提升,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政策工具的作用得以初步显现。
碳中和的整体思路就是通过植树造林、直接或者间接的节能减排控制和减少碳的排放,最终实现碳的零排放,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末端治理措施的RTO,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里无疑将是碳中和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之一,企业选择用RTO治理污染排放,如何保证RTO真正实现碳中和的价值,既是污染排放企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RTO设计工作者要秉持的良心问题。这里简单谈几点我们的浅显看法,供大家参考和思考。
01、RTO在碳中和中的重要价值认知
RTO虽不能将二氧化碳转换和吸收,但是却能将含碳污染物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源有效利用起来,间接的减少其他含碳能源的消耗,这一点是它在有机废气治理领域优于其他末端治理措施的最大亮点,也是被国家大力推广的治理技术的根本。那么节能这一点是如何实现的呢?主要通过RTO的两个装置来实现。
首先就是在我们上一期介绍的“RTO的热回收神器”-陶瓷蓄热体,它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能够蓄积大量的热能从而进行换热,以目前最为普遍的三床式RTO为例,它的三个蓄热室间隔一定时间不断切换,目的就是改变有机废气和氧化后烟气的流向,使其切换着从A/B/C三个蓄热室交替进入和排出,以保证烃类物质被氧化后放出的热量被储存在陶瓷蓄热体里面,给有机废气进行预热或者预分解,这样既节省了天然气或者其他助燃能源的消耗,又将有毒有害的有机气体充分氧化,可谓一举几得。
目前市场上的陶瓷蓄热体的热回收效率大约95%,RTO自身的热量损失约5%,综合RTO的热回收效率约90%,这已经是污染防治设备非常优秀的热回收效率,因为我们对它的定义仍然是污染治理。所以RTO会是伴随着工业发展过程中大气污染防治无可替代的最佳手段而长期扩大存在。
其次是绝热材料,RTO氧化室及蓄热室内保温采用陶瓷纤维模块,耐热≥1200℃,容重大于192kg/m3,氧化室及蓄热室高温区保温厚度250-300mm,蓄热室低温区厚300mm,保温共三层,其中含两层陶瓷纤维毡及一层陶瓷纤维模块,陶瓷纤维模块内设置耐热钢骨架,用锚固件固定在炉体壳体上,耐高温陶瓷纤维外表面涂敷耐高温抹面。这种绝热材料可以使烃类物质经过RTO高温氧化室氧化后放出的热量尽量不被散发到环境中去,以保证热量充分被陶瓷蓄热体吸收储存和利用。
总结来说,RTO可将烃类有机废气充分氧化,利用自身保温蓄热的特点,将废气转化成热量,又被自身充分利用,以减少为了处理污染物而需要的额外的能源消耗,这是他碳中和的最大价值。
02、保证碳中和目标下的RTO设计和选择认知
在发布会上,环评司刘志全在回答南方周末的问题时,特别指出,生态环境部配合制作播出《环评打假 守住环保第一关》焦点访谈节目,主动发布多批环评弄虚作假查处案例,释放监管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针对一些建设单位对环评文件质量不重视不审核、助推环评市场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加大查处力度,依法落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条例》要求,一是以提升许可证质量为首要任务,落实好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持续做好排污许可新增污染源发证登记工作。二是推动好“一体两翼”,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监管执法体系和自行监测监管机制,实施“三监联动”。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
RTO的设计应该符合排污企业的使用需求,RTO的设计处理量应该尽量按照实际生产检测或者物料平衡推算所提供的废气浓度,从而通过热量计算来进行设计,保证在满足NMHC等各项排放指标达标排放的基础上的节能稳定运行。这里需要RTO设计单位和企业紧密配合,详细计算,以确定RTO的处理量尽量符合实际运行需求,不接入助燃能源,既降低企业使用RTO的运行成本,也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有鉴于此,各类企业在选择和设计RTO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选用劣质陶瓷蓄热体材质;
②不选用劣质绝热材料;
③燃烧系统尽量选择可靠、节能品牌;
④RTO应设计必要的能源管理系统;
⑤RTO的设计风量在有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采用缓步推进的方式,尽量不要一次性上风量太大的RTO,避免能源浪费,与碳中和目标背离;
⑥污染物治理企业选择RTO供应商,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有计算和核算能力的企业,进行RTO设计,保证设计合理和安全。
来源: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