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6月3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4年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通报今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亮点。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对林、詹志薇,市环委办执行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三级调研员柯粤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01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根据公报,2023年东莞市城市空气质量同比改善,优良天数比例为88.8%,达标天数比例上升8.8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面达到年度考核要求,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无机氮平均浓度“十四五”考核以来首次达标;城市区域噪声处于三级(一般)水平;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高标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东莞。
水污染防治方面:2024年1—4月,全市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5.7%,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内河涌水质逐年好转,水质消除劣V类比例稳定达80%以上,共有12个镇街已阶段性实现100%消劣;建成区24条重点河涌稳定消除黑臭,53条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4年1—3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东莞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第18,PM2.5浓度排名第7,均跻身二十强榜单。截至5月31日,我市未发生重污染天气;主要大气污染物中,SO2、NO2、CO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PM2.5、PM10稳定达到二级标准,持续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围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国家考核点位水质V类比例为0”的目标,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无废城市”建设方面:我市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两年来,全市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方面取得显著阶段成效,“无废城市”东莞经验逐渐成形。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每日1.7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省定目标;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每年3000万吨,综合利用能力每日约8.3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46%,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总能力达每日1.475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增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每日0.34万吨,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环境风险得到全过程有效防控。
02创新搭建“自动监控巡查预警闭环双监管”工作模式
2024年,市生态环境局在保留线下第三方技术单位实地巡查帮扶的基础上,依托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指挥调度平台,增创信息化科技措施,创建第三方巡查预警异常任务规则,创建任务分四级分类流转办理及督促跟办,实现对污染源实地帮扶指导和对第三方服务单位履约的监督管理,形成预警任务“监管方—政府第三方—企业—企业第三方”四位一体、全链条有效流转和问题解决,实施自动监控违法线索及隐患问题精准监管,提升生态环境非现场监控的深度和精准度。今年以来已对1151家次企业完成自动监控巡查,产生并流转347条预警任务,首次办理即解决266条,任务消警率约76.66%,同比其他非重点单位首次办理消警率高了近30个百分点。
另外,2024年生态环境自动监控巡查过程结合污染源用水用电用能等过程监控数据、排污末端自动监控数据以及视频监控情况,发现涉嫌环境违法线索35起,其中推送到执法系统建议启动执法检查22起,现场查处5起,协助制作执法笔录1起。
03创新探索“多证合一”助力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
为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涉企服务保障体系,在全面梳理相关行政许可审批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入河排污口设置、排污许可和排水许可审批相互联动衔接,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各项行政许可事项的许可范围、审批权限等因素,开展探索“多证合一”并联审批。届时将避免企业相近行政许可事项的重复申报、相似资料的重复编写,助力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减轻企业负担,加快项目落地。
目前市生态环境局正在拟定“多证合一”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改革实施范围、实施程序等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多证合一”并联审批申请,审批部门同步收件,同步开展审查,同步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入河排污口设置、排污许可和排水许可审批,实现四个行政许可事项的“一套材料、一次性收件、同步审查、同步审批”的便民、利民目标。
04创新开展河涌雨后加密监测
为持续稳固水污染治理成效,精准发现雨后污染问题,今年4月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开展河涌雨后加密监测工作,重点针对纳入上级监管的22条建成区黑臭水体、53条农村黑臭水体以及17条中心镇黑臭水体,每月开展一次雨后监测,及时了解水质变化,为评估和指导雨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将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和汛期水质波动较大的30条一级支流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并计划在关键区域布设微型监测站。这些微站将全天候、全时段自动采集监测数据,助力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研判雨后水质波动情况,精确找出存在的问题,实现精准治污,保障东莞水污染治理工作经得起各种环境因素的考验。
来源:东莞市生态环境局